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建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361页(988字)

德国教育学家H.利茨(H.Lietz)童年念书时亲身经受了旧学校体罚和专制的师生关系的苦难,因此他一心想改变旧学校这种野蛮状态。1889年当他在英国Abbotshome学校任教时,深受该校的影响,回国后便于1898年模仿这所学校在德国伊尔森堡(Ilsenburg)建立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他把这所学校建立在一个有山有水环境相当优美的地方,意在让大自然和人类创造的出色环境蕴含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挥作用。因为他认为学校环境和气氛具有强大的陶冶人的力量。他亲自为这所学校拟定了教育原则,主张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和谐、独立的性格,身心健康和坚强,能从事体力劳动和实际工作,能献身于科学和艺术,具有清醒、敏锐的思维能力,热情、勇敢和坚定的德国少年作为教育目的。在这所学校中他要求教师进行符合教育艺术和教育规律的科学教学。教师应当抛弃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专制作风,师生之间应当是朋友,教师不应当靠强迫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应当靠情感的自然影响,靠对学生的信任和热爱,首先应当靠教师自己通过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以及热心教育的献身精神去感召学生。根据从儿童出发的原则,他指出教学必须始终利用学生的兴趣,把直观教学作为最重要手段,努力促使学生自发地、乐意地投入教学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他还主张应当在学生心里唤起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提高自信心,同时强调教学应当排除外来压力,反对草率的处罚和奖励。他规定在教学中必须避免教师满堂灌,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研究教材,不讲学生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去认识人物、事情和作品。此外,他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因材施教。在处理教材方面,他主张力求把各种不同学科互相联系起来;同时主张在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讲课的模式,提倡自由发言、讨论,重视谈话和问答,并组织小组活动和小组作业。针对儿童心灵中蕴藏着求知欲和活动的要求,他主张学校应当每天安排一些学生乐意去做的、适合其能力的、能激发其智力的、促进其健康的实际活动,包括体力劳动等活动,并强调每天都要开展体育活动,包括游戏和旅行等。

继这所学校后利茨又在别处建立了两所这样的寄宿学校,并得到了其他教育家的仿效,在改革教育学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较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