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白皮书发表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1429页(1587字)
1981年,基思·约瑟夫(K.Joseph)爵士就任英国教育和科学国务大臣。约瑟夫在任期内认真研究了当时国内普通学校教育的状况并形成了相应的改革观点,认为学校应该为各种能力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而不应把中等和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排斥在外;应更明确地确定学校教育的成绩标准,并为师生双方确立更明确、更具体的工作和学习目标;师生双方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过程。
根据上述观点,约瑟夫爵士于1984年6月在英格兰北部的谢菲尔德教育大会上发表了一次重要演讲,提出应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并制定提高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长期目标,以使80%~90%的16岁儿童在各门科目的学习中至少达到当时中等能力学生所具有的水平。这次演讲被视为保守党政府新时期教育政策的总结而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其中提出的观点很快被转变成为政府有关学校教育的政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1985年3月,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及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了要求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白皮书——《把学校办得更好》(The Better Schools)。
这份白皮书表述了政府对国内普通学校现状的不满,提出政府的目标为:①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能力标准。②保证教育投资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白皮书又提出了政府将采取的十点新措施:①促进全国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一致认识。②鼓励学校在履行为青年人就业作好准备的重要职责方面做更多的工作。③根据课程和标准,完成对16岁学生参加的公共考试的改革。④推行一种新的考试制度,即高级水平补充考试,以拓宽学习高级水平课程学生的课程范围。⑤建立一种全国性的学生成绩记载制度。⑥通过新的经费安排,使教师的在职培训更加有效。⑦使学校董事会的组成更加平衡,更好地发挥有关学校校长、地方教育当局和董事的作用。⑧就学校最小规模问题提出新的指导意见。⑨采取措施减少差生,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中的差生。⑩改进教育福利官员的工作和培训,解决旷课问题。
白皮书指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首先必须确保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更高的清晰度,使各有关方面就学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达成广泛的一致。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还应遵循广博性、平衡性、相关性和因材施教四项原则。其中广博性指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力和技能;平衡性指每一部分课程内容都应占有一定的时间,既保证其专门作用的发挥,又不挤占其他基础部分的内容;相关性指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应清楚地显示其与学生自身经验及成人生活的联系;因材施教则指课程的内容和教法都要与学生的能力和性向相适应。
白皮书中所说的16岁学生公共考试改革,是指政府将从1988年起,以新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取代一般的证书考试、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和16岁后统考。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为单科考试制度,实行从A到G的七级记分制,并适当使用不同的试卷,根据全国统一标准进行。为16岁后不选修高级水平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课程的学生设置职前教育证书课程,以取代当时的各类职前教育课程,并以职前教育证书(CPVE)取代推广教育证书。新的高级水平补充考试(AS levels)则主要为拓宽高级水平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课程的范围而设,意在保持中学高年级课程的深度的同时增加其广度,以增加学生选择不同科目组合的机会,并帮助其更好地为进入社会和就业作准备。
1985年教育白皮书充分表明了政府改革中小学课程和中学考试的决心与信心,从而为英国统一中小学课程奠定了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