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1470页(1198字)
继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2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更新意识形态”的报告之后,1988年六七月间他又主持召开了苏共中央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并作了关于“政治改革”的长篇报告。他在报告中反复强调了人道化、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七个特征作了阐述,其中一再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此“新思维”导向下,1988年12月20~22日召开了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苏联国家教委主任雅戈金作了题为《通过人道化和民主化争取教育的新质量》的长篇报告。
该报告强调了以下指导性观点:①戈尔巴乔夫发起的经济政治改革及由此而克服人与所有制、人与劳动、人与文化、人与权力相离异的现象,是苏联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新事物,这将提高知识的威望,并使教育和文化成为每个人的迫切需要。②断言苏联教育是扼杀个性、压制天才、培养庸才的工具。相信寻找、培养、支持天才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决不亚于经济改革。③认为随着社会主义人道化方针的确立,把人和人的一切要求、需要和问题摆到了关怀和计划的中心,而这一切都要从教育和教学做起;因此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主要方针,是学校最主要的关心之点,全部教育、教养活动之中心的、主导的思想就是发展个性,尤其是发展每个人的天赋。④赞同在教育管理上,用“国家-社会体制”(即政府、民间)取代单纯国家体制,用逐级放权取代中央集权制。其中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被认为是构,每5年召开一次,休会期间由其选出的理事会开展日常工作。⑤主张普通学本次召开的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它是苏联教育系统的最高集议中心、最高社会领导机校的普及化必须贯穿以人道化、人文化、个性化、区别化;加大教学中个别化、区别化的力度。⑥认为苏联学校的目标,不能只是培养学生上大学,甚至也不能只为了学生投入未来生活作准备,而是应把儿童视为现在的、今天的人,应创造条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每个儿童的个性和天赋。⑦确认让一部分中学生仍然接受职业训练十分重要,认为现在和将来一个长时期内还会有这种需要的孩子,不能剥夺他们在取得中等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学到一门不太复杂的职业技能的机会。⑧许诺为了落实高校的“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方针,高校有权不必征得国家教委的同意,在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基础上,组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或综合体和分教研室,并从企业方面获得专业人才培养补偿费;尤其在新经济机制(企业自负盈亏、实行经济核算等)条件下,高校的招生、分配制度应予改革,即让学校跟用人单位通过合同关系来安排学生的定向招收、培养与分配,进修也采取合同、偿付进修费的办法解决。
以上报告的基本观点,代表了当时苏联国家教委的教改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随后发布了一系列教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