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克泰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0页(864字)

【生卒】:约50—138年

【介绍】:

晚期斯多阿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曾是罗皇帝尼禄(Nero)宫廷的一个放荡的官员厄帕福洛狄图的奴隶。因为年轻而聪明,被主人送到当时着名的斯多阿派哲学家穆索尼乌斯那里学习,后来被释自由,在罗马任教,直到公元89年,皇帝多米提安下令将哲学家逐出罗马城。此后在爱比鲁的尼可波利主持一所学校,公开讲学至去世。他没有写过着作,现存的着作是他的学生阿里安记录整理的,主要有《道德谈论集》(Moral Discourse,八卷,现存四卷九十五章)和《哲学手册》(The manual of Epictetus)五十三条及若干残篇。

爱比克泰德的思想与塞涅卡类似,认为人人都有行善的本性和能力,都有原始的善恶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与本性相一致,便合乎道德。要达到美德,就必须服从人的能力以外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神是世界的创造者,它创造了人并把自己的一部分本质赋予人;人是神的一部分,是自己的管理者;神给予人的东西,是命运、神意的表现;荣誉、地位、金钱、财富、生死、祸福都由神意决定,这些都是在人的能力以外的事情,人只能无条件接受。要服从神和命运,以接受和满足神的赐予为快乐,不向往不该得到的东西。为此,人应过合符本性的生活,人的本性就是理性,理性也是神的本质,神的本质即善,所以,服从神的意志就是行善。人可以对各种事情作出判断,用意志去抵御邪恶,可以自己帮助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所要做的事,这都是在人的能力以内的事。为了实现道德的进步,人们应该对自己节制克俭,对他人宽恕忍耐;不在人前炫耀自夸,也不对别人说长道短;遇事要思前顾后、量力而行;要避开坏的同伴和粗鲁的人,在与人交往中避免庸俗;心情愉快时不要忘乎所以,取得成就时力戒骄傲;鄙视肉体享乐,看轻外在世界,注重精神修养,将心灵和意志只引向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对外在的善恶采取漠然的态度,求得心灵的安宁,就能获得幸福。

上一篇:艾耶尔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