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达罗衍那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3页(619字)

【生卒】:公元前1世纪

【介绍】:

又称毘耶舍(Vyāsa)。印度吠檀多哲学系统理论的奠基者。生平不详。相传被保存下来的《梵经》(Brahmasūtra)是他的作品。他继承和进一步发挥了印度古代经典奥义书的思想,认为梵是世界最高原理,梵是“最高主宰神”、“最高我”。梵在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在空间上是无限的,时间上是永恒的,是无差别的,无形态的。梵是世界万物生起、持续和归灭的终极原因,梵演变为世界现象纯然是为了游戏。“个我”(个体灵魂)是一切生命的原则,它以知性为本质,是认识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个我是永恒的、遍在的和不生不灭的。个我与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被蕴涵与蕴涵的关系。梵具有创造或毁灭世界的能力,而个我没有这种能力;个我能感受苦乐,而梵不能。但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的。这种学说又被称为“不一不异论”。他进一步发挥奥义书的轮回解脱思想,认为解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解脱的途径是亲证梵我同一,使个我和梵达到一种无差别的状态。强调个人的自我解脱,认为通过个我潜在能力的发挥可以达到解脱尘世的福乐境地,但他认为一般人只有在死后才能获得解脱,现世不可能实现。他维护种姓制度,认为首陀罗是“没有资格获得智慧的人”,并且不许他们学习和听闻吠陀。他被后世看作吠檀多派的创始人以及吠檀多不一不异论的代表。他的《梵经》是吠檀多派最主要的经典,吠檀多派后世学者根据对《梵经》的不同解释而分成各种学派。

上一篇:巴雅 下一篇:白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