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桑奎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0页(1053字)

【生卒】:1848—1923年

【介绍】:

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着名代表、美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称“左翼黑格尔”。1848年6月14日生于英国阿尼克附近的罗克霍耳,1923年2月8日死于伦敦。曾就学于哈罗公学和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1871-1881年在牛津大学任教,讲授哲学和历史,1881年去伦敦,从事大学公开讲演和慈善组织工作,是伦敦伦理学会、慈善组织协会和亚里士多德学会的会员,1894-1898年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1903-1908年任圣·安德鲁大学道德哲学教席,1911-1912年任爱丁堡大学吉福特讲座讲师。

鲍桑奎是一个绝对唯心论者,他把作为大全的“绝对”当作最终的实在,认为绝对是一个由经验所构成的自我贯通的整体,即精神性的行为,只有精神才能使各有限事物处于一定关系之中并赋予自然以规律性,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是现象,都是有限的和不完全的东西。他认为最高的存在存在于有限的个体之中,人的认识就是通过有限的事物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通过现象把握本质,最后达到最高实在。精神活动不仅通过分析和抽象,而且通过综合和具体来把握“绝对”。鲍桑奎认为,个人虽然是有限的存在,但他有达到绝对的愿望,绝对不仅是最终的实在,也是最高的价值。人们只要以这个价值为准则在精神上“自我超越”,便可以在最高的经验类型中消除矛盾,达到和谐。这里的“最高经验类型”就是国家,通过国家和宗教,人们可以从伦理上克服自己的局限性。他认为国家是“公意”的体现,只有它才能把分散的孤立的自然人组成社会并赋予社会以意义和生命。国家既是共同利益的体现,也是自己利益的体现,服从国家就是服从自己,因此个人应该自觉服从国家,履行义务。他认为普通人不懂共同利益,只知道私利,因此必须由少数人立法者确定公意,制定法律,实行统治,对于不服从国家的个人必须采取强制手段,确保共同利益的实现。实质上,就是要人们效忠于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并为他们服务。但他的专制政治论后来被他强调个人价值的一面冲淡了。鲍桑奎对美学非常重视,认为美学能够调和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后天和先天、自然和超自然的关系。

主要着作有:《知识与实在》(1885)、《逻辑学-知识的形态学》(1888)、《美学史》(1892)、《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个体性和道德的原则》(1912)、《个人的价值与命运》(1913)。

上一篇:鲍恩 下一篇:鲍威尔,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