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2页(1306字)
【生卒】:1811—1848年
【介绍】: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批判现实主义美学的奠基人。出生在斯维尔波格一个县医生的家庭。中学毕业后,于1829年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后因写了一个攻击农奴制度的剧本《德米特里·加里宁》而被开除。1833年到1836年在《望远镜》杂志的副刊“杂谈”工作,并发表了着名的论文《文学的幻想》。1838年到1839年任《莫斯科观察家》杂志主编,后又转到《祖国纪事》工作。1847年出国养病,在这期间发表了着名的《致果戈里的信》。回国后受到沙皇政府的侦查和传讯,但因患重病未能出庭。1848年6月7日在彼得堡逝世。
别林斯基是真理的伟大探索者。他短暂的一生经历了由启蒙运动到革命民主主义、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30年代,他反对农奴制,但还没有得出革命的结论。他把希望寄托在启蒙教育、人类的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的发展上。1840年随着俄国和西欧阶级斗争的发展,促使他抛弃了“妥协的”情绪,转而采取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并在思想上领导了反对农奴制和争取被压迫农民解放的斗争。1841年,当他认识到大工业的作用时,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别林斯基所说的社会主义虽不同于赫尔岑的村社的社会主义,但仍属于以抽象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
同政治思想上的发展相适应,在哲学观点上,别林斯基在30年代受黑格尔的影响,站在唯心主义但却是辩证的立场上。他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永恒理念的表现。在《文学的幻想》中他说,现实世界不过就是“一个统一的、永恒的理念(统一的、永恒的上帝的理念)的呼吸而已”,“这个理念不知道安息,它不断生活着,就是说,它不断创造,然后破坏;破坏,然后再创造。”
40年代,别林斯基因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着作的启发和赫尔岑着作的影响,摆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影响,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在给赫尔岑的信以及《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等文章中他曾说,我为自己找到了真理,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东西,“精神的东西不是别的,只是生理的东西的活动”,现实不是由神创造出来的,而是依照它内部的规律而存在的。此时,别林斯基还发表了认识论上理性和经验相统一的意见,批判了历史宿命论,并用具体的历史的方法来评判哲学史上的各种怀疑主义,由此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
别林斯基对艺术的本质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并从理论上深刻地论证了艺术的现实主义。他把人民性看作是美学的起点和终点,反对唯心主义的“纯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所有这些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和文艺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
主要哲学着作有:《文学的幻想》、《给瓦·彼·波特金的信》、《闵采尔,歌德的批评家》、《评〈唯物主义理论哲学研究指南〉》、《给果戈里的一封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