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矫乱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5页(347字)

古代印度“六师”哲学理论之一。在汉译佛经中称为“不死矫乱论”或称“难以捕捉的鳝”。在耆那教经典中称为“不可知论”。由散若邪·毗罗梨子(Sajaya Belat t hiputta,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提出。他对当时各派宗教哲学所争论的问题,如有无他世、有无鬼神、有无善恶因果业报等,一概不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他说:“我亦不以为如是,亦不以为唯然,亦不以为是其他,亦不以为不然,亦不以为非不然。”认为“天”是常住不死的,为了求升彼天,故提出“不可知论”。因为要想升天,不可犯妄语和邪见之罪,如果对所提问题回答有误,则必然造成妄语之过,或者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愚钝,从而不能达到升天之目的,所以为了避免回答有误,而一概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上一篇:不二论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