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物》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20页(852字)

法国哲学家福柯60年代研究文化思想史类型的成名之作。当此书于1966年问世时,因其对文化史的奇特见解而引起法国学术界的轰动,使福柯成为哲学界的一名“怪杰”。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论述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古典时期以及19世纪及以后的现代时期西方学术思想(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使用的基本范畴在认识论上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他认为,每个时期人类知识主要部分的基本规律也即认识论的规则,前提和限制的总体被他称之为“知识型”。“知识型”是该书的一个基本概念。

对古典时期知识类型的研究是福柯在本书当作重点加以注意的。这个时期的知识系列是以秩序为基础的,在其两极是作为可计算的科学知识和作为经验秩序的生成。而其二者之间是广大的记号区域。他以普遍语法、博物学和财富分析为例,说明词或记号都是代表物的,是与物“成一”的。古典时期的结束是与“代表作用”的削弱同时发生的,从而转换成以“根源”为基础的现代时期。与此相应,上述学科也分别转换为历史语言学、生物学和政治经济学。所有这些,目的在于揭示与符号系统作用有关的人类知识中无意识机制的决定作用。福柯反对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知识的主观唯心主义解释,力图寻找和探索人类知识的客观标准,也就是强调把符号系统形式化的方法运用于人文科学之中,无疑是有其积极因素。但是他最终把人类知识的“秩序”和“基本信码”却看成是“先于历史的”,其根源仍然是“无意识”。尤其他把人的概念本身看成是暂时的,是受到17、18世纪形成的知识类型所决定和支配的;而当它一旦被另一种知识类型所代替时,人的概念也就注定是要消失的。因此,他最后以这样一句话“人将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作为该书的结束,是有其用心的。诚然,福柯反对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的抽象人道主义,是合理的,但是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结构主义“反主体”的唯心主义倾向。正因为如此,该书引起了广泛和激烈的争论,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判。

上一篇:纯直观 下一篇:茨温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