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若镛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62页(889字)

【生卒】:1762—1836年

【介绍】:

朝鲜李朝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字美镛、颂甫,号茶山、俟菴,堂号与犹堂,谥号文度。28岁文科甲科及第,历任副承旨、兵曹参议、刑曹参议等官职。40岁时,以信西教之罪名,被捕入狱,后流放康津等地长达18年之久,其大部分着作皆成于此时。晚年隐居乡下,继续着述立说。

他反对朱子学者空理空谈的形式主义,主张:“惟是是求,惟是是从,惟是是执。”对儒家的经传,不拘泥于朱子学者的注释,强调追本溯源,探讨孔孟之原义。他认为:“为仁由己,克己复礼,此孔孟之正旨也。”还说:“仁者,人伦之明德,乃孝弟慈之总名也”;“仁自孝弟始,故为仁之本也”。他列举仁的内容,包括:事父孝,事兄恭,事君忠,与友信,牧民慈。他从这种仁学出发,提出民本思想,说“牧为民有也”。

在哲学上,他反对朱子学的理一分殊说,“后世之学,都把天地万物,无形者,有形者,灵明者,顽蠢者,并归之于一理,无复大小主客,所谓始于一理,中散万殊,未复合于一理也,此与赵州万法归一之说,毫发不差。”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极,说:“太极者,谁也?天地之胚胎也。两仪,谁也?轻清者,位于上;重浊者,位于下,此之谓两也。四者,谁也?天地水火体质各分,位次有等,此之谓四也。四者既立,天火相与,而雷风以生;地水相比,而山泽以成。”在他看来,太极就是气,所以又说:“非于四气之外,添出个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也。”在认识论上,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才能认识事物,说:“物与我相接,其门路在于耳目”,“非此有形之接耳目,何以知无形之理。”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实行“闾田制”,提倡“农者得田,不农者不得之”。他的文学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当权者的腐败无能,对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农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他的着作很多,多达500余卷,编为《与犹堂全集》(又名《丁茶山全集》)。

上一篇:蒂蒙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