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摩的侄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14页(978字)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着。这是一部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哲理小说,写于1762年,1772年作了修改,1779年定稿。该书在狄德罗生前未能出版,1805年歌德将其手稿译成德文在德国出版,并写了许多注解。1823年书在法国巴黎公开出版,1956年我国三联书店出版的《狄德罗哲学选集》收入了由江天骥翻译的中文本。书中通过拉摩议论文学、道德、音乐社会经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揭露和讽刺了腐朽糜烂的封建社会,刻画了意识的分裂状态,描述了容矛盾于一身的性格,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性质。这部小说是狄德罗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该书首先创造了无赖典型小拉摩。他是音乐家拉摩的侄儿。为求生存,他充当了上流社会的无赖,专门在贵族老爷和太太面前诙谐打趣,装疯卖傻,察言观色,唯命是从,厚着脸皮去干丧失自尊的事。他蔑视德行,认为饥饿使人抛弃良心和荣誉,他要做最出色的谄媚者、诱惑者、背信者和欺骗者,而不愿被人视为平庸和下贱。

该书分析了产生小拉摩精神世界的社会根源:在现实社会中,阿谀奉承、撒谎造谣、偷窃诈骗是司空见惯,人的正直与快乐相背离,贫富间的差别悬殊,一边是腰缠万贯、衣着华丽,一边是身无分文、赤身裸体。这部书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揭示了法国社会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暗示要用反抗来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该书充满辩证法的思想,它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小拉摩的人物性格,认为他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坚强与软弱、勤奋与懒惰的混合物;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了快乐和痛苦、蔑视与敬佩、谎话与真话的辩证关系;它认为幸福不是对任何人都有同样意义和内容的,道德是变化多端的,表现了对绝对与相对的看法,否定了绝对真理的形而上学观。

该书出版后,如歌德所说,“像一颗炸弹那样在法兰西领域中炸开”,它轰动了法国整个文坛和思想界,席勒、哥德、黑格尔都曾给予高度评价。1809年,克思曾把自己珍藏的两本《拉摩的侄儿》中的一本寄给恩格斯,说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则把它与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起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