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欣巴哈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19页(1030字)

【生卒】:1891—1953年

【介绍】:

德国-美国科学哲学家,生于汉堡,受教于柏林、慕尼黑、哥廷根和爱尔兰根,执教于柏林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和加利福尼亚(洛杉机)大学。逻辑实证主义柏林小组的领导人。和卡尔纳普编辑逻辑实证主义的正式刊物《认识》。他对概率论和归纳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科学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着作有:《空间和时间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pace and Time)(1928)、《概率论》(Theory of Probability)(1935)、《经验和预测》(Experience and Prediction)(1938)、《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Philosophic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1944)、《科学哲学的兴起》(The Ris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1951)、《时间的方向》(The Direction of Time)(1956)和《现代的科学哲学》(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1958)等。

赖欣巴哈提出两值(真或假)逻辑应由概率论的多值逻辑来代替,并根据这一概率论对严格的可证实标准作了修改,主张以概率的意义理论代替真值的意义理论,认为真假的意义是概率度多或少的问题,概率的可靠程度既不能达到1也不能降到0。像在逻辑中那样严格的真假的意义在科学中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可能确定一个命题的概率,这个命题就是有意义的。一个间接可证实的命题和一类直接可证实命题之间的关系不是演绎的而是归纳的,不是逻辑等值而是概率连结。间接命题除可还原为直接命题之外还有“剩余意义”,这可以证明我们关于外界事物的信念是合理的。

关于知识的基础,赖欣巴哈认为,概率的认识论不需要以绝对确实的感觉材料作为基础,认识论的基础具有逻辑任意性,必须承认以实用的历史的考虑为根据的决定与约定的重要性。

赖欣巴哈对哲学的态度与其他实证主义者是一致的,认为哲学家所能够做的一切便是分析科学的成果,诠释这些成果的意义和指出它们的正确的界限。认识论就是科学的分析。

上一篇:赖希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