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库萨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47页(1891字)

【生卒】:1401—1464年

【介绍】: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数学家。生于特里尔。先就读于共同生活兄弟会在荷兰德文特开办的学校,1416年在海德堡学哲学,1417-1423年在帕多瓦学习教会法,1425年在波洛尼亚学习神学,1423年获教会法博士学位。他曾一度支持教会改革,主张宗教大会的权力高于教皇,改革失败后转而支持教皇。1448年被任命为枢机主教,1450年任布里克森的主教。

在认识论上,尼古拉继承了中世纪新柏拉图主义的传统,认为人可以借助一种高于理性(reason)的理智(intellect)超越不矛盾律,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一致。他认为,只有当人意识到心灵在认识真理方面的局限时,他才是有智慧的。知识就是有学问的无知(docta ignorantia)。智慧的顶峰在于承认自己无知。人具有探索真理的自然愿望,理性的探索就是从预先假定为确实的东西达到尚未确定的结论。推理就在于把前提与结论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二者的距离越远,结论越难获得,越不确定。如果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是无限的,那么理性就永远不能获得结论,因为有限与无限没有关系,不能比较。因此,理性不能认识无限,无限的东西是个绝对,绝对是不能通过关系或比例认识的,上帝和一切真理都是绝对的。因此知识至多只是猜测(Coniectura),人只能认识真理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他认为,理性的这种局限性表现在矛盾律中,在他看来,实在和上帝身上的对立面是一致的。矛盾律只适用于有限的事物。

尼古拉特别关心表明上帝身上的对立面的一致(Coincidentiao ppositorum)。上帝是绝对的至大(maximum)或无限的存在,也就是说它是完全完善的。没有东西外在于它,与它对立。上帝的至大不是一个序列的顶点。作为无限的存在,它与有限没有关系。上帝是个绝对,它排除了一切程度(degrees)。上帝就是一切。我们说它是至大,同样也可以说它是至小。上帝同时是一切极端,既是绝对的至大又是绝对的至小。一句话,上帝是无限的存在,一切对立都在它的统一性中得到调和。

尼古拉对上帝的存在是这样证明的:(1)有限物有开端和结束,因此必有一个存在作为它的存在的原因和目的,这个存在不能是有限的,否则会导致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由有限存在构成的无限序列;(2)关于绝对至大的绝对真理可以用三个命题表达,它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它既存在又存在,它既不存在又存在。它们穷尽了一切可能,所以必有一个是绝对真理。

尼古拉认为,上帝即包容(complicatio)万物,又释出(explicatio)万物。上帝既超越宇宙,又内在于宇宙中。万物是上帝的镜子,也是其它造物的镜子。因此,宇宙的每个部分都显现于其它所有部分中,人是上帝的影像,是反映着整个大宇宙(macrocosm)的一个小宇宙(microcosm)。

尼古拉认为,宇宙反映着无限的上帝,因而它也是无限。不过宇宙是相对的无限,因为它不包含上帝。由于宇宙的广延是无限的,所以它没有中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绝对静止的。它像万物一样在空间中运动,这运动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观察者的。

在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上,尼古拉一方面坚持基督教高于其它宗教,同时也主张,在宗教间的对立与矛盾下面,有一种基本的统一与和谐,一旦人们都承认它,它就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础。

尼古拉的哲学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早期的哲学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着作有:《论天主教的和谐》(On Catholic Harmony)、《论有学问的无知》(On Learned Ignorance,1440)、《论猜测》(On Conjecture,1440)、《论隐秘的上帝》(On the Hidden God,1444)、《为有学问的无知辩解》(Apology for Learned Ignorance,1449)、《白痴》(The Idiot,1450)、《对上帝的直观》(The Vision of God,1453)、《论信仰的和平》(On the peace of Faith,145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