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73页(938字)

又名摩诃菩提,为佛教的四大圣树之一。菩提二字是梵文和巴利语Bodhi或Bodhidlruma的音译,因为释迦牟尼曾静坐于此树之下得证菩提果而成佛,后世就以菩提一词命名,此即佛教徒把它视为圣树的原因。

我国汉族地区栽培的菩提树,仅见于广东和福建省一部分的寺庙中,最着名者为光孝寺的一株,相传系萧梁时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竺僧人智药三藏从印度移植来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县的佛寺近旁,几乎都植有菩提树,最大的三、四人都合围不过来。我国傣族、布朗族地区的菩提树是随同佛教一起传入的,约在16世纪中叶之前,即傣族、布朗族开始建立寺庙的时期。菩提树在傣族和布朗族地区也同样地被视为佛教的圣树,傣语称它为“吉祥之树”,受到信仰佛教的傣族和布朗族人民极高的崇敬。

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的锡兰代表团、国际佛教僧侣代表团和锡兰的迎奉佛牙代表团,曾于1952年到1961年先后把佛陀迦耶释迦牟尼成道处和锡兰的第一颗菩提树的幼苗赠送给周恩来总理和中国佛教协会,这是我国人民和佛教徒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人民及佛教徒古老传统友谊的殊胜因缘。

菩提树是属于桑科榕属的乔木,学名叫做Ficus religiosa,它的梵文和巴利语音译异名有“阿输陀”、“阿说他”、“毕波罗”、“卑钵罗”、“波波罗”和“宾拔梨力叉”等,巴利语佛典中还有称之为Mahāmetta和Va ddhamānaka的。汉译佛经中也有义译为“道树”、“觉树”、“无罪树”或“思维树”的。

菩提树不但是佛教的圣树,而且具有相当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木材是制造器物的优良材料;从菩提树脂中可提炼出硬性树胶;菩提花可以用作发汗镇静剂;树皮煎汁漱口可止牙痛和固齿龈等。

菩提树叶浸入水中沤制后,洗净叶肉,留下极其纤细、薄如蝉翼的叶络,即所谓的“菩提纱”。据说置以书中可以防蛀,或在其上绘制佛像,做成精致典雅的佛教艺术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