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92页(756字)

佛教着述。又名《净道论》。公元5世纪北印度僧人觉音按南传上座部佛教大寺派学说撰写的论述佛教戒、定、慧三学的着作。它以佛教世界观为指导,用分别述说的方法,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和人的主观内心世界,物质和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对佛教的各种名相术数作了解释,同时又系统地介绍了禅定实践的具体方法,并把它们与佛教原理结合起来建立了禅定理论,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南传佛教禅法体系。全书共23品,按戒、定、慧三学顺序排列。前2品说戒的定义、作用、种类和持戒的各项规定等;中间11品讲定的定义、种类、修订的各种方法、修订的目的及所获得的福德等;后10品述慧的定义、种类、修习方法等,并阐述佛教的“四缔”、“五蕴”、“八正道”和“十二缘起”等佛教哲学的基本理论。据说觉音创作此论是因大寺僧人要测验他的能力,做了这部论书,但觉音自己说是应大寺住持僧伽婆罗的恳请而写的,其目的是阐明上座部的主张,并使上座部的理论能够永远流传下去。觉音创作《清净道论》参考了许多斯里兰卡古疏和佛典,并直接引用了不少原文,保存了一些古代佛教部派的各派哲学观点和历史资料,被认为是“古代印度社会取之不竭的巨大资料宝库”,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505年,扶南僧人僧伽婆罗(Sa ghapāla)在中国译出了《解脱道论》。此书也是论述佛教戒、定、慧三学,在理论依据、体裁或内容方面和《清净道论》极为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两者来自同一渊源。《清净道论》以其思想清晰、脉络分明、资料丰富、内容广泛而着名于南方上座部佛教。它涉及历史、哲学、语言学、医学、因明学、心理学、生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被称为“百科全书”,是佛教“三藏和注疏的精要”。历来受到各国佛教界的推崇和佛教学者的重视,现有十几种不同文字的版本或译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