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使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03页(1085字)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后期的重要着作之一。出版于1800年。中文本于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志学、沈真译。

全书共有前言和3卷内容。第一卷“怀疑”,第二卷“知识”,第三卷“信仰”。费希特早期着作中的知识学,是从本身无实在性的绝对自我推出一切实在的,这并不能满足要求一个最高实在的一般唯心主义者的要求。因而在此书中,费希特首先从反面对自己的哲学提出怀疑,然后通过神灵启示和思考证实这种怀疑的荒谬,最后又推出自由意志和信仰作为一切实在的最高根据。所以,该书的写作特点是利用反证法、诱导及回答的方式来推论,企图借此消除那些对自己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怀疑。

第一卷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自我及其他理性生物的思考,提出对一切实在之本原的疑问。一切现象都说明:物的现实存在及其变化是受某种外在于它的能动性本原所设定;我的基本属性、表现形态及其发展,也取决于某种外在于我的自然力量;其他的理性生物及其意识,概出于宇宙的必然规律。所以,我根本不能自我造就和随心所欲,一切都要慑服于宇宙必然性的无情威力。那么,谁是这一切实在的主宰及本原呢?

第二卷通过对我的意识进行思考,发现一切都是知识的产物,而并非出于自然的必然性,但知识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因而不能圆满回答上述疑问。经过反思我的意识后发现:物的属性起源于对我自己状态的感觉;物所充实的空间则起源于我的直观;思维联结了二者,把对我自己状态的感觉设定于空间,因而形成了物。各种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物与我们自己的联系,也都出于我思维的必然。一切都不过是我的感觉、直观和思维组成的产物,整个感性世界只有通过知识才产生。由于知识并非实在,所以知识的产物也只是绝对空虚,而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第三卷通过对信仰世界的向往,意识到一切实在都是我的自由意向和行动创造。虽然知识告诉我,我之外的一切存在都是骗人的映象,但我出于独立和自由的意向——信仰,借助于理智力量,却能无中生有。可见,信仰源于伦理态度,而不产生于知性;人类的尘世目标只能是消灭野蛮和罪恶,走向文明和善。自由意志却驱使我升入信仰的天国,走向至善;研究单纯知识的哲学认为,感性世界中有自然规律,人必须受其限制。然而信仰却说,超感性世界的规律就是自由、能动、无限的意志,它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人作为理性生物的生存目的和使命,就是听从信仰去行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