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颂》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23页(782字)

亦称《数论偈》、《僧佉耶颂》。印度古代数论派哲学现存最早的系统经典。作者自在黑(约4世纪)。根据乔荼波陀注释的梵本《数论颂》,该典共72颂(包括最后叙述数论师承关系的3颂)。第1至3颂论述数论派学说的研究目的和二十五谛总的特性;第4至6颂提出获得正确认识的三种方法(量论)——证量(感官与外部对象接触而产生的感觉)、比量(推理)、圣言量(可靠之人或圣书的意见);第7至20颂论述“因中有果论”、“三德说”、并指出“显”(变异)、“未显”(自性)和“神我”的特性和存在证明;第21至38颂叙述自性在与神我结合后的演化过程和二十五谛中各谛的具体作用和功能。认为从自性生出“觉”,从觉生出“我慢”,从我慢一方面生出“十一根”(眼、耳、鼻、舌、皮、发声器官、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心),另一方面生出“五唯”(香、味、色、触、声),五唯又生“五大”(地、水、火、风、空);第39颂之后阐述的主要内容是轮回与解脱问题。其中第39至43颂提出“细身”(相身)的概念,把细身看作是轮回的主体;第44至52颂论述“觉”的“五十分”;第53至55颂把轮回的状态分为天道、兽道和人道三界,认为三界中的事物在本质上是苦;第56至69颂论述获得解脱的途径和自性与神我在进入解脱过程中的关系。认为通过体验数论派的原理(二十五谛),可获得“非我、非我所”等的绝对知识,而借助这一知识,自性和神我的关系就断了,自性失去能生性(不再演变)。当再进一步连身体也不复存在时,神我(知者)就实现了彻底的独存,即达到了最终的解脱。《数论颂》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极为精炼地概述了古典数论学说的主要理论。由于在它之前的数论派系统着述大都失传,因而《数论颂》被视为是此派最重要的根本经典。此《颂》在印度有不少注释,其中《金七十论》在古代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汉文。

上一篇:数论派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