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智能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72页(804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一书的理论哲学体系部分中论述自我对象的构造时所采用的术语。谢林认为,外在智能是对自我以外的客观的东西(即他所说的自在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官能。外在智能和内在智能一样都是自我在构造其对象、自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级次时所必不可少的。内在智能停止的地方,正是外在智能开始的地方。但是,在我们看来是表现为外在智能的对象的,就是内在智能的一个限定点。这样看来,二者本来就是统一的,因为外在智能也不过是被限定了的内在智能而已。外在智能必然也是内在智能,反之,内在智能这时则并非必然是外在智能。因此,把外在智能和内在智能联系起来的东西本身是内在智能而不是外在智能。但是,内在智能必须受外在智能的限制,不然的话,在感觉达到极度状态时,自我就似乎将其全部不可限定的活动集中到一个唯一的点上去了。反之,外在智能也必须受内在智能的限制,否则,外在智能就会否定一切内涵,从而导致自我完全解体,自身对之没有任何抵抗。因为按照谢林的观点来看,在对象里和内在智能相当的是内涵,和外在智能相当的是外延。但内涵和外延是互相规定的,都是构成对象所必不可少的。

谢林还把内在智能和外在智能这两个概念同时间和空间、偶性和实体这两对范畴联系起来考察它们在自我构造对象时的作用。他认为,时间只是变成自己的对象的内在智能,即内在智能通过时间对自我成为对象;空间只是变成自己的对象的外在智能,即外在智能通过空间对自我成为对象。“在对象那里与内在智能相当的东西或只在时间上有一种量的东西,将表现为完全偶然的或偶性的东西,与此相反,在对象那里与外在智能相当的东西或在空间上有一种量的东西,将表现为必然的或实体的东西。”对象同时是外延和内涵、实体和偶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谢林旨在从唯心主义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人类认识的机制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