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启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11页(993字)

【生卒】:1900—

【介绍】:

日本当代哲学家,专攻宗教哲学。1900年2月27日生于石川县。经旧制第一高中,入京都大学哲学科,就学于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1924年毕业,1935年就任京都大学副教授,1937年留学法兰克福大学,师事于海德格尔。1943年升任京都大学教授,讲授宗教学。1958年担任近世哲学史讲座,1963年退休。继之应聘大谷大学教授近20年,主编由铃木大拙创刊的英文佛教思想杂志《东方佛教徒》《The Eastern Buddhist》)。1965年被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1972年因对日德文化交流作出巨大功绩而被西德授予歌德金质奖章,1982年因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绩被选为日本国文化功臣。西谷的全部着作均收录在《西谷启治着作集》(共13卷,1987)中。

西谷思想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他一方面对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奥古斯丁、爱克哈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谢林、尼采、柏格森和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西方哲学进行绵密彻底的研究;一方面又汲取东方的传统思想,对哲学和宗教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问题,都展开深入的思索,力图从本质上把东方思想与西方哲学结合起来。在《根源的主体性哲学》(1940)一书中,他提出“根源的主体性”这一独特术语,认为在我们生存的根底,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根底,因此是“无底”根源性。从这种“脱底”的“自觉中形成贯穿宗教知性、理性和自然生存的主体性”。根源的主体性通过“辩证法的辩证法”与“纯一的行”的相互渗透而发挥作用。在《神与绝对无》(1948)中,西谷通过对中世纪德国思想家爱克哈特的研究,发现其思想与禅佛的类似性,从中提出克服近代虚无主义的可能性。在《何谓宗教》(1962)中,西谷思索的核心是从“虚无”向“空”的转变,并且展开“空”的思想,认为“同无底深谷实际上也处于无际天空中一样,虚无也处于空之中”。他进而通过东西方宗教与哲学的比较研究,在现代世界思想之中再现了大乘佛教的根本概念“空”的意义。

在西方哲学与东方精神传统的碰撞与融合中,西谷选择的课题是,通过虚无主义而自觉地克服虚无主义,这是西田几多郎所没有思索的课题。上田闲照评价说:“通过西谷的着作,东方的精神传统才重新形成哲学的形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