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引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67页(828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935年夏季在弗莱堡大学的讲稿,后编撰成书。1953年图宾根第一版。该书是海德格尔继《存在与时间》一书后,最全面系统地讨论存在的一部着作,被看作是超越《存在与时间》立场的一次尝试。全书分为四章:一、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二、论存在一词的德语和词源学意义,三、存在的本质的问题,四、存在的限定,本章又包括“存在和生成”、“存在和现象”、“存在和思考”、“存在和应该”四节。海德格尔首先提出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是一些具体物存在而不是“无”存在呢?他认为以前哲学对这些具体物都只作了“物理”的理解,逻辑和科学思维对“无”都感到陌生。通过对具体物存在这一曾不言自明的真理的怀疑,海德格尔过渡到存在的领域。他指出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整个哲学的最基本问题,还与我们人类实存的写下具体历史情境有关。在讨论“存在”一词的语法和词源学根源时,海德格尔以相当长的篇幅讨论了存在一词在古希腊思想中的意义。它是对一切意义的抽象,离开了一切具体的存在,因此它只是一个空洞的语词,没有实际意义。但这种理解却决定了整个西方思想的命运。第三章提出了关于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讨论存在与生成、现象、思考、应该等其他哲学范畴的关系。海德格尔站在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索福克勒斯和平达等希腊哲学家和人的立场上,从最原始和基本的经验出发,使存在问题暴露出来,并将存在的被遗忘称之为“虚无主义”。他认为,关于存在的本质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因为人才要求揭示存在的秘密。又由于人与时间性有关,所以存在的问题就与时间联系起来,但哲学起初并未意识到时间与存在的紧密关系。余下的分析就是《存在与时间》的任务了。

与存在一词惯常和陈旧的含义相悖,海德格尔深入到西方思想未曾问及的许多较深入的领域,提出许多富有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中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