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波利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01页(1158字)

【生卒】:1907—1968年

【介绍】:

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者、着名的黑格尔哲学研究者。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巴黎大学教授及高等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与梅罗一庞蒂和萨特同为法国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50年代中期,三人在朝鲜战争和第三世界崛起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依波利特遂专心致志于黑格尔哲学和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学术上,他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翻译成法文,对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着作有:《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创生及结构》(1947)、《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1948)、《逻辑与存在》(1953)、《马克思及黑格尔研究》(1955)。1968年依波利特逝世。地娜·德莱富斯把他在1931-1968年间的着作汇编成册,题名《哲学思想群像》,于1971年出版。伊波利特将意识分为自然意识和哲学意识两方面。哲学意识他认为就是本体论意识,它能够认识真理即“有”,“有”仅当自知时才有所言;通过人,绝对或“有”便能自知。以此宣传他的存在主义观点。在《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和对话》一文中,他说就康德的意思而言,辩证法就是假象。他认为,人们通常对辩证法所下的定义,或是对话,或是“对立斗争”,或是一套正、反、合,或是无限的否定性,这些说法都没有抓住辩证法的实质,都没有像黑格尔那样以经验本身作为辩证法的定义。他强调“辩证法就是经验”。经验,他认为就是“诸自我意识”即胡塞尔所说的“主体间性”。辩证法就是诸自我意识间的对话。由此,他反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有历史的辩证法才是可能。他所谓的历史的辩证法,实质上就是夸大社会历史中的偶然性,鼓吹毫无合理性的行为冒险。歪曲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包含偶然性。他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阶级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走向无产阶级政权,就是要把历史想作是从一个均衡的国家,走向没有阶级的社会的这一运动的全过程。他站在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立场上,对马克思的学说作过一定程度的赞扬,对马克思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评价很高,赞赏马克思的天才,并引用马克思的词句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抨击。他说:“不管地平线上会是怎样,资本主义的污点毛病,总仍然是污点毛病。”他赞赏暴力革命并对无产阶级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作了描述。他说:“另一种历史出现了。一个部分的无产阶级,在一个落后国家干了革命,并且稳定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完成之前,不发达国家人民起来了,要求自己的地位……资本主义本身在未曾预料到的共存中有了变化。它作计划,但并未表现出真能够得出必要的平衡。”在谈到异化时说,马克思的异化是剥削问题,异化将随着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消失。晚年,随着形势的变化,他逐步陷入悲观没落的思想情调。

上一篇:伊西多尔 下一篇:依据症候的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