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称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46页(707字)

【生卒】:约600—650年

【介绍】:

印度佛教晚期中观学派论师,大乘中观应成派(或随应破派,Prāsangika)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为南印度萨曼多人,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精通三藏。曾随清辩(490-570年)和佛护(Buddhapālita,470-540年)弟子学习树的一切教义,后为那烂陀寺住持。曾着《中观本颂明句疏》(又名《明句论》)、《入中论》、《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注》、《六十如理论疏》等,大弘佛护宗风,批判清辨观点。为了和清辨一派相分别,后人称其为中观应成派(随应破派)。

月称在方法论上发扬了佛护说,主要以破为主,指出敌方过失,自己不另立观点。他专门着述批驳清辨自立量的观点,认为中观派否认一切事物有自性,因此,因明的因和喻也无自性,清辨自立量,说明承认喻因是实在的,所以,运用因明是错误的。在论证二谛的存在与否时,月称认为,就胜义谛而言(绝对真理)一切事物(包括精神现象)都无独立的自体;就世俗谛(相对真理)而言一切事物亦无自性,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法,空无自性。

对瑜伽行派所说的依他起性、自性和自证,以及心外无境等说也进行了批驳,认为依他起性是表示缘起,缘起本身空无自性,如果承认缘起,就不能承认依他起性有自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关于自证,月称认为任何事物不能自为能、所,因此,一切事物不能自生、他生、共生,也不能承认事物由无条件所生。在我国月称的着作仅有藏文译本,宗喀巴曾承袭了月称中观应成派的思想,进行着书立说,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