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71页(1054字)

亚里士多德论述国家学说的着作,全书共8卷103章。据说此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158篇希腊城邦宪法的研究而写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最初由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以及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在这里,就主奴关系来说,主人对奴隶的统治,就像灵魂对躯体的支配一样,奴隶只是主人“会说话的工具”;后来,由于更广泛的生活需要,由家庭联合为村坊;再后,由村坊组合为城邦国家。虽然时间上说,城邦国家后于个人和家庭,但从本性上说却高于个人和家庭。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他的需要必须在国家的整体中才能得到满足。

国家的目的是培育好的公民,使个体公民能够过一种有德性的和幸福的生活。国家在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政体形式,最好由“中等阶级”来统治,因为中等阶级拥有的财产适度,能恪守中庸之道,合乎理性。中等阶级人数很多,没有野心,趋于稳定,中等阶级居贫富两对立之间,党派纠纷最小。但是,就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同被统治者人数关系来说,正宗的政体形式,即好的政体形式有三种:君主政体(一人统治)、贵族政体(少数贤良统治)、共和政体(多数人统治);变态的政体形式,即不好的政体形式也有三种: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政治学》考察了各种政体发生变革的原因,并提出了维持多种政体的方法和途径。平民政体常常由于群众领袖指责富人,迫使富人联合起来而引起变革;寡头政体常常由于执政者虐待平民,或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倾轧而引起变革;贵族政体常常由于统治集团的名位限于狭小范围而引起变革;共和政体常常由于政权内部力量失去平衡而引起变革。

为了维持各种政体,必须禁绝一切违法行为,求得大多数公民的拥护,施行“中庸之道”。另外,执政者不能假公济私,谋求私利。事实证明僭主政体和寡头政体都不能持久。

《政治学》对柏拉图的“理想”城邦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柏拉图企图建立单一化的城邦是错误的,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和共妻共子的制度也是荒谬的。

《政治学》整个说来企图拟定一套办法来巩固奴隶制度,但是《政治学》在古希腊的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学说,这在西欧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