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诺(基底恩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72页(2028字)

【生卒】:约公元前336年—公元前264年

【介绍】:

斯多阿派的创始人,出生于塞浦路斯岛的基底恩城。父亲纳塞亚斯(mnaseas)是个商人,曾经商到过雅典,带回许多希腊哲学家、特别是苏格拉底派的书籍,使芝诺很早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大约公元前314年,在一次经商旅行中,他所乘坐的船只沉没,由此居留雅典,完全致力于哲学。据说他身材瘦小、体弱多病,这决定了他只能过简朴的生活,再加上要使自己独立于外部环境的愿望,使他在雅典首先投入犬儒学派克拉特斯的门下;后来又受教于麦加拉派的斯提尔波和克洛诺斯,学习辩证法,以及柏拉图学派的克塞诺克拉底和波勒谟,前后约12年。他还读过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在雅典中心的一个装饰有希腊着名画家绘画的、一侧是墙一侧是柱的有屋顶的柱廊中讲述哲学,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听众大多数是年轻人,也有如其顿国王戈纳塔司(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77年在位)那样的贵族。他在其中讲学的建筑希腊人称为“斯多阿·波伊奇列”,学生们自称为“斯多阿中的听众”,后来这些人便以“斯多阿学派”而闻名。

芝诺的着作据说不少,其中重要的有反对柏拉图国家学说、表述世界大同主义的《理想国》(Republic)和《论人性》(On the Nature of Man)等,但只有极少量残篇。他的学说吸取了以前各派哲学的不同思想,涉及逻辑学、认识论、物理学和伦理学,以伦理学为中心;混杂着唯物与唯心的观点,具有折衷主义、神秘主义特征。他认为,宇宙的原则是神和质料,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二者结合产生火、水、气、土四种元素,然后形成各种事物;火是基本的本体,包含着万物的理性,世界由火形成,一定时候又由火毁坏。凡是存在的都是有形体的,无形体的没有主动性,也不能受他物作用,所以世界上包括属性、理性、灵魂、神在内的一切东西,都是有形体的。宇宙整体无限,我们居住的世界有限,世界处于宇宙的中心,万物有生有灭。在他那里,火、逻各斯、宇宙理性、创造的理性、神等工具有相同的意义。灵魂是火的呼气,分八个部分:作为支配原则的理性,视、听、嗅、味、触五种功能,以及生殖和发声能力;理性部分产生表象、感觉、欲望,五官都有相应的感觉;感觉都同心灵有关,感官是心灵借以认识事物的工具;心灵是一张白纸,写在上面的首先是知觉、表象。知觉是感官对可感表象的同意,也指感觉材料或感官对材料的认知活动,是真理的标准;表象是心灵中的一种影像,来自事物或记忆;经验是相似表象的显露;概念是事物的形式(idea),形式不是真实的存在;心灵接受概念形成思想。意见是对表象不充分的同意,理解是对来自事物表象的同意,知识是对事物确定的理解,三者结合在一起,理解居于知识和无知之间,知识只有充满智慧者才能把握;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存在于美德中,美德是人为了美德本身而不是为他物所作出的一种道德选择,是使生活和谐的心灵状况。真正的美德就是善,善是主动、绝对的,也有形体;事物从道德上可分为善、恶和中性三类。人类本性中都有德性的种子,通过教育使之完美,辩证法和物理学也促进美德的生长。人类灵魂的支配部分叫理性,它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完全的理性是人特有的善;情感属于灵魂中非理性的不自然运动,分为悲伤、恐惧、欲望和快乐。克服情感,使人的意志、行为适应宇宙理性就是幸福。

知觉的集合体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的哲学术语。他从彻底的经验论出发,完全否弃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自我”是不间断地、同一存在着、并以单纯性为特征的实体的观点,认为所谓“自我”或“心灵”不过是“知觉的集合体”。他论证道:“自我”,作为实体,作为某种不间断地存在着的单纯的东西,乃是观念,它必然要有某种在我们一生中不发生变化的那种印象与之相应。然而这种印象是没有的。“痛苦与快乐、悲伤与喜悦、情感和感觉,互相接续而来,从来不全部同时存在。因此,自我观念是不能由这些印象中任何一个或从任何别的印象得来的;因此,也就没有那样一个观念。”我们的印象是各个不同的,是可以区分的,它们一点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支持它们的存在。休谟说,当我深入研究人们称之为“自我”时,我总是碰到某种单一的印象:热或冷,明或暗,爱或恨,等等,并且从来也无法领会把自己的“自我”作为存在于知觉之外的东西。实际上,“自我”无非是“以不可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在同一时间内,“心灵是没有单纯性的,而在不同时间内,它也没有同一性”。他还进一步指出了人们虚构同一不变的精神实体的认识根源,是混淆了“同一性”和“相关对象的接续”这两个观念。

这一思想体现了休谟的彻底的怀疑论精神和在本体论上的“中间派”立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