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奇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08页(1372字)

【生卒】:1433—1499年

【介绍】:

又译菲奇诺、斐西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着名人文主义者、哲学家、神学家、语言学家和美学家、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的领导者。出生于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菲格莱恩一个外科医生家庭。先受拉丁语言和文学教育,后在佛罗伦萨学习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医学,精通希腊文。后半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卡雷吉从事柏拉图着作的翻译和注释工作,还把普罗提诺、波尔菲利、普罗克洛等人的着作译成拉丁文。

对柏拉图、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托斯·阿奎那哲学都有研究。1462年,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谟·德·美第奇的支持下,费奇诺任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的领导人。1473年任司铎,随后又被指派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神职人员。《论基督教》(1474)和《柏拉图的神学》(1482)是其最主要的着作。

在哲学上,费奇诺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主要是解释和发挥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学说,并以此反对基督教的哲学基础即亚里士多德主义。他对柏拉图及其哲学顶礼膜拜,认为柏拉图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果,常在柏拉图的肖像前燃烛祈祷,以示尊奉。他力图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与基督教神学密切地结合起来,认为哲学与宗教是叔伯姐妹,相互支援,而柏拉图哲学是有学问的宗教,是人类理解神圣本原的最高表现。费奇诺作为柏拉图主义的思想代表,在伦理观点上虽受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思想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倾向柏拉图主义。

他主要发挥和改造柏拉图关于爱的学说,宣传爱和友谊,认为“爱”是人的本性,它表现为对“善”和“美”的追求,只有在这种追求中,人性才能臻于完善。由于人人都具有“爱”这种本性,人类便以“爱”为纽带联系起来,使天下人皆为兄弟。他提出普遍之爱,包含着反对禁欲主义的倾向。但他又把这种爱引向上帝,认为对上帝的爱是真正的神圣的爱,人类之爱的最高形式就是最后以人对上帝的爱为基础的神交,力图论证基督教的伦理与柏拉图哲学的一致性。因此,他的伦理观点仍然没有突破基督教神学的范围。费奇诺把新柏拉图主义和中世纪神学结合起来,提出宇宙结构论。

认为宇宙具有秩序,美好和谐,是一个等级结构。他把宇宙分为五个等级:最低级的是物质;第二等级是性质,性质与物质不同,它是积极的原则,通过形式作用于物质;第三等级是人的理性灵魂,它不可分割,不受时空关系支配,不与任何其他形式混合;第四等级是天使灵魂;最高等级是上帝,它是包含着其他等级的绝对统一。

在这个宇宙结构中,人的灵魂处于中心,它把天上的神圣的东西与地上的有形的自然事物联系起来。

人的灵魂可以离开人的肉体和身体之外的具体事物,进入无形的纯理智世界,从而与天使的灵魂相联系,并进一步与上帝直接打交道;它又可以与各种有形的物体相联系,并支配和感知它们。

既然人的灵魂可以上下贯通,它就可以认识一切,获得各种真理。费奇诺从柏拉图主义的观点出发,把灵魂视为一种实体,而认识就是灵魂实体自身的上升或下降的活动,这就把人的思想或精神实体化了,成了脱离人的现实存在的客观精神,就不可能同基督教的灵魂不朽说划清界限。

不过,他把人的灵魂放在宇宙的中心地位,并且肯定人的灵魂认识一切的可能性,实质上提高和突出了人的作用,这是人文主义以人代替神的思想的特殊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