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实践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42页(1919字)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南斯拉夫出现的一个哲学流派。

由于这个流派把“实践”看作是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并以实践作为其刊物的名称,所以被称为“实践派”。它由和“正统马克思主义路线”不同观点的哲学家组成,也包括一些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文艺界人士。主要代表人物有G·彼得洛维奇、R·苏佩克、P·弗兰尼茨基、M·马尔科维奇和S·斯托扬诺维奇等。

这个哲学流派是在南斯拉夫长期反对所谓“斯大林主义”过程中形成的。

南斯拉夫在1948年同共产党情报局发生冲突后,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独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此期间,哲学界对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发生了分歧。

这种分歧在50年代中期之后更加尖锐,1960年哲学界出现了“正统派”、“科学派”和“实践派”等三、四个流派。实践派的代表人物思想解放,敢于思索,极为活跃。1963年,他们在萨格勒布成立了“科尔丘拉夏令学园”,决定每年在这里举行一次哲学年会,邀请国外一些着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学”者参加,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1964年又创办了《实践》杂志,作为宣传自己理论观点和团结同道的核心阵地。1967年,南斯拉夫全国性的哲学杂志《哲学》也完全转到了实践派一边,从而使这个流派在南斯拉夫哲学界占据了优势。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理论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主要代表人物在坚持批判“斯大林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教条主义”而加以摒弃,主张吸收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流派的观点,从“无所不包的人道主义哲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其基本立场却是一致的。

他们的观点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相近,割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联系,用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取代成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把恩格斯和列宁同马克思对立起来,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列宁主义阶段;把“实践”概念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物质与意识、客体与主体两对范畴都是从“实践”概念派生的,抹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反映论看作是庸俗唯物主义的“机械论”;认为辩证法只是“人类实践的一般结构”,同人道主义不可分割,否认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拒不接受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被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不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就是“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人道主义,异化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异化问题,这是“实践派”研究的“热点”。

他们有的认为,“人道主义的最高价值”就是“消除异化”,克服异化是“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有的说“异化的完全和最终的消除”只是一种空想,“一个原则上没有异化的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等等。他们都自称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多元论”,反对“唯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这种哲学的统一结构”,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多样解释有一定“必然性”,因而他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给予了高度的积极评价。

“实践派”理论家不仅在哲学战线反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拒绝一切正统观念”,而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声称哲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解释现实,而是在于“揭示现实社会的局限性以及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历史可能性”。其主要人物在“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批判”的口号下,决心“首先要批判地讨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批判本国社会中的官僚主义”,把矛头指向南共联盟领导。

他们于1968年还支持和参与了大学生上街游行,要求取消职业警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工人委员会,实行全面民主化。

对于“实践派”的理论观点,哲学界中拥护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亦即“辩证唯物主义派”,在自己的《辩证法》杂志上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南共联盟中央对“实践派”的政治言论和行为也进行了批评。

1974年“实践派”的刊物《实践》和《哲学》被封闭,贝尔格莱德大学解除了马尔科维奇等八名“实践派”重要人物的教学职务,取缔了“科尔丘拉夏令学园”的活动,使“实践派”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实践派”并不服气,其主要代表人物在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和着作,以及在一些学术讨论会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论观点,并且更加突出地强调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所以,这个流派在国内外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上一篇:奈萨姆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