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詹姆士)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45页(1247字)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的一部重要的心理学和哲学着作,1890年出版于纽约。

该书提出并阐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为后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全书分为两卷28章,各主要章节的标题为:1.心理学的范围;2.大脑的机能;3.大脑活动的一般条件;4.习惯;5.自动论;6.精神素材论;7.心理学的方法与陷阱;8.心与其它事物的关系;9.思想流;10.自我意识;11.注意;12.概念;13.辨别与比较;14.联想;15.时间知觉;16.记忆;17.感觉;18.想象;19.对“物”的知觉;20.空间知觉;21.对实在的知觉;26.意志;27.催眠术;28.必然真理与经验效果。

詹姆士在该书中认为:“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状态,而意识状态则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即意识流。

心理学家最主要的任务是探索身体各器官发生作用的条件,如身体的体验,脑的经验和大脑两半球内的活动,探索意识状态的直接后果。追求未来的目的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心理作用的标志和准绳。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有三种方法:(1)内省法。即窥视人的心理并报告在心理中发现的东西。内省法的准确性根据是经验。

(2)实验法。詹姆士表面上承认实验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实际上对实验法抱消极和厌烦态度。(3)比较法。

通常用以检验某种先在的假说,可以弥补内省法和实验法的不足。

在心理学理论上,詹姆士主要阐述三种心理学说。首先是本能论。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人的许多复杂心理现象归结为天赋的本能。

本能就是冲动,人类比低级动物有更多的冲动。但由于人有记忆力、反省力和推理力,人能在体验到结果后预见到以后的结果,以此确定自己的行动。

他认为好斗性、愤怒、仇恨、追逐、独占性和贪心都是人的本能,从而掩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不合理现象的社会根源。其次,詹姆士强调习惯论。认为“绝大多数本能都是为了引起习惯的缘故而被赋予的”,自然规律就是“种种元素性的物质在它们发生作用和彼此进行反应时所顺从的一些不变的习惯”。

他推崇习惯的巨大作用,强调“习惯是社会的巨大飞轮,是它的最宝贵的富于保守性的动因”,习惯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再次,詹姆士主张情绪论。他把人的情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粗糙的情绪,包括忧愁、忿怒、恐惧、喜爱等等;另一类是“较精细的情绪”,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他把所有情绪都归结为对于身体内部所发生的某些变化的感知,只看到情绪的表现同有机体内部变化的直接联系一面,忽视了外界事物对情绪的影响。此外他还把一切情感和情绪完全归结为生物遗传的本能,这也是不正确的。但詹姆士的心理学强调分析研究构成精神实体的心理元素以及构成的方式和规律,崇尚发生学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这在心理学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