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外国历史名人辞典》第229页(739字)
【生卒】:1898—1956
【介绍】:
贝特尔特·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诗人。生于奥格斯堡一资产阶级家庭。1917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次年转学医科。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时,参加巴伐利亚起义,当选为士兵委员会代表。1922年其剧本《夜半鼓声》首演成功后而着名。1923-1924年先后应聘为慕尼黑话剧院与柏林德意志话剧院导演兼艺术顾问。1926年入柏林马克思主义工人学校学习,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从事戏剧剧作。三十年代初,进行戏剧改革,着手叙事剧理论研究,主张戏剧要关心重大社会问题,寓教育于文艺娱乐,达到教育社会、改造世界之目的。并按叙事剧体裁写有教育剧、寓意剧和历史剧多种,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早年诗作偏向民歌、民谣,后进行诗歌艺术革新,主张诗歌必须联系社会政治生活,并着重写作富有戏剧性情节的叙事诗和“角色抒情诗”,借人物的独白抒发人物本身的内心世界或社会的特征。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先后流亡法国、丹麦、瑞典和苏联等国。1936-1939年在莫斯科主编德文刊物《发言》,从事反法西斯斗争。1941年侨居美国。1948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柏林剧团。他热爱中国文化,常吸收中国文学素材进行创作,如根据元代杂剧改编了剧本《高加索灰阑记》,改编上演中国话剧《粮食》,写有诗歌《老子出关着道德经的传说》和论文《中国戏剧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等。主要代表作还有剧本《人就是人》、《措施》、《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诗集《家庭格言》、《歌曲集》、《斯文堡诗集》;小说《尤利乌斯·凯撒的事业》、《负伤的苏格拉底》和理论着作《戏剧小工具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