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4页(370字)

官名。始于战国,汉代沿置,为将军最高称号,掌统兵征伐。汉武帝时,因卫青战功卓着,封大将军,并冠以大司之号,位益尊宠。其后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衔参与朝政,实权重于丞相。东汉始于大将军之上冠以其他称号,如骠骑大将军、建威大将军等,而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多由贵戚充任。三国北朝,大臣执政多兼大将军官号。三国魏、吴均置上大将军,位居大将军上。北周因之。隋炀帝于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为禁军最高武官。唐代十六卫及羽林、武、神武各军,均置大将军,其职与隋代略同。其余骠骑、辅国、镇军、冠军四大将军为五品以上武散官。宋、元两代大将军也多为散官,非实职。明代初,徐达为大将军,位始复重。明、清两代于战争时设大将军,或于大将军之上再加称号,督师出征,战事结束,则称号自动解除。参见“将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