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4页(364字)

中国画画科之一。指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之绘画。初为人物画之背景,魏晋北朝,逐渐发展,至隋唐,始独立。五代、北宋趋于成熟。五代后梁荆浩之山水画,“搜妙创真”,笔墨并重。米芾评其画“云中山顶,四面峻厚”。此类大气磅礴之山水创作,是通过“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法而获得。故宋人称其画为“全景山水”。荆诰还着有山水画论《笔法记》(一作《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影响甚大。宋初承五代荆浩、关仝之后,又有董源、李成、范宽三大家崛起。三家之下,继之者,派别之分演既多,画家亦彬彬辈出。元代黄、王、倪、吴四家山水画大兴,明代吴门派山水画占优势,清代山水以“四王”为最有影响。山水画为国画之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