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28页(478字)

我国现存最大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处。在今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东侧。始创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因立四郊分祀之制,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年间曾予修建。坛占地270万平方米,墙垣两重,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圜丘坛、祈年殿(祈谷坛)在同一南北轴线上,其间以墙相隔,以宽30米砖砌大道相连。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圆形3层,各层栏板望柱、台阶台面、外围扇形石均作阳数(九及九的倍数,亦称“天数”),冬至日祭天处。后为存放祭祀神牌位之皇穹宇,其圆墙俗称回音壁。祈年殿原为长方形,名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三层圆形,名大享殿。清光绪十五年(1889)被雷火焚毁,次年重建。正月、孟夏祭天、祈谷处。鎏金宝顶三重檐,中央四柱代表四季,外圈柱子两排各12根,代表12时辰12个月。坛内另有皇乾殿、神厨、宰牲亭、72间长廊、斋宫等相应建筑。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