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42页(383字)

佛教法器名。木制,其外形如,中凿空洞,扣之可发声,意在惊醒众僧,促其思道。《百丈清规·法器章》:“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有两类:一为团状鱼形,常置佛殿,诵经礼佛时击之,以调音节,示庄重;一为挺直鱼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粥饭或集会时用之,以为信号,俗称“梆”。②古代木刻鱼形符信,即“鱼符”。雕木为鱼形,刻上文字,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朝廷用以起军旅、易官阶。③曲艺曲种。也叫“摸鱼”、“木鱼歌”或“沐浴歌”。“宝卷”传入广东后与当地民歌合流,形成用粤语唱曲艺形式。起初由佛教徒传唱佛教故事。演唱时仅敲击刳空硬质木头以掌握节拍,俗称“唱木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凡吟诵体说唱形式,通称“木鱼”。唱词基本为七字句,节奏自由,无起板和过门。木鱼曲牌现已为粤剧、粤曲吸收为专腔曲牌。

上一篇:木车 下一篇:木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