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57页(476字)

道教劝善书。成书于北宋末年,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神仙类载:“李昌龄《感应篇》1卷”。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神仙类有:“《太上感应篇》8卷”,谓“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也”。有人以为该李昌龄系北宋御史中丞,有人以为系李石,皆无确据。所称1卷本或8卷本,当系简繁两种注本,《道藏》本则由8卷本析为30卷。清代惠栋《太上感应篇笺注》引顾欢棠语,以为“太上者,太古上德之人。是书乃修真者述太上之旨而为之。尚德者用之无悔,乃君子之光;背义者以此思忧,实小人之福,是以昔人表而出之,名之曰‘感应’。”此书内容多取自晋葛洪抱朴子》,劝人为善之语颇多,托名为老子之师太上。原文千余字,宣扬天人感应、劝善惩恶。大意谓天地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录人善恶,为恶必降之祸,行善必降之福,依所犯轻重夺人算纪,按立善多少为各等神仙。其详列诸恶与众善,均符合儒家封建伦理。后人计之,善事凡二十六,恶事凡一百七十。此书将道教修养化为世俗生活,宣扬因果报应,旧时流行甚广,影响颇大。收入《道藏》第834—839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