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57页(579字)
道教早期经籍。又名《太平清领书》。原书170卷,按天干从甲至癸分为10部,每部17卷。今本仅存57卷,甲乙辛壬癸5部全佚,其余5部亦有残缺。其篇目可见于敦煌本《太平经目录》,其内容可于唐人节录之《太平经钞》中见其概略,古代文献中亦有见其佚文节录者,今人王明辑校为《太平经合校》,大体可见原本全貌。《四库阙书目》和《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然皆题“襄楷《太平经》”。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125—144在位)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得于曲阳泉水上之神书170卷,号《太平清领书》。晋代以后,渐改称为《太平经》。“太平”之名亦出自经中,经卷112中云:“故施洞极之经,名曰太平。”近人从其思想内容、语言、地名等方面进行考证,多谓其出自汉代。其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一部集体编写之道书,宫崇、于吉均为重要编着者。此经可能先有秘传之草本,经过逐步积累,最后汇集而成。此书保存东汉晚期甚而上至西汉大量巫觋杂语,为民间“神书”之总集。此书认为天地万物都受于元气。阴阳交感,五行交配,乃生万物。人之行事,应顺应五行之理,不当逆天而行。又曰太平气将至,将有大德之君出世,创成太平盛世。此书出现,说明原始道教在当时民间已兴起。此书至今仍是研究东汉末期社会情况和道教历史重要资料。收入《道藏》第748—755册。
上一篇:太仆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