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65页(294字)

官名。秦代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其尊与丞相等。汉代初年亦沿此制,文帝后不常置。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更名大司,并加“大将军”称号,实际权力在丞相之上。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复名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但中叶以后,三公职权渐为尚书所侵,太尉若不领尚书事,则仅在皇帝左右备参谋、顾问而已。后代亦多沿置,一般为加官,而无实权。宋徽宗时定为武官最高官阶,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则常用以尊称武人,而不问其官职大小。吴自牧《梦粱录》卷19《顾觅人力》:“更有六房院府判提点,五房院承直太尉。”元代以后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