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78页(614字)

中国化的佛教。中国重要宗教之一。佛教源于印度,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从前二世纪阿育王开始,佛教在印度国内外逐渐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在许多国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之教义。其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诸国者,称南传佛教(属小乘)。其流传于中国、南朝鲜、日本诸国者,称北传佛教(属大乘)。中国为北传佛教中心。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时间有两说,一说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一年(67)。汉代末年,佛经开始翻译,并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而流传渐广。魏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得到门阀士族之提倡,并与当时玄学结合而广为传播,形成“六家七宗”。北朝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至隋唐时代而鼎盛,形成天台、华严、唯识、净土、禅宗、密宗等众多宗派。宋代儒家学者吸收佛教,尤其是华严宗、禅宗思想而形成具有显着时代特色之哲学思想——理学,佛教遂逐渐衰微。二千年来佛教对我国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及文化艺术各方面均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内容最完备之佛教经典及佛教文化史料。东汉末年以后,汉译佛经逐年增加,隋代法经《众经目录》载2257部5310卷,北宋惟净《天圣释教总录》已有6197卷。藏、蒙、满文译佛经亦甚多。据清代德格板统计,藏文《大藏经》共收佛教典籍4569种。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