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85页(951字)

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延续约五百年左右。在今辽宁西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牤河源出山梁东麓,故名牛河梁。1981年发现,1983—1985年发掘、清理。遗迹点密集,性质单纯,系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及墓葬的首次发现。女神庙居中心,积石冢环四周,庙、冢构成有机统一体。庙址上原有0.25—0.5米厚表土。庙由多室、单室两组建筑物组成。单室位南,半地穴式附属建筑,横长6米,最宽2.65米。多室位北,主体建筑,包括一主室及几间相连侧室、前后室,南北总长18.4米,东西残存最宽6.9米。主室西侧底部距现地表0.7—1.2米,墙残高0.5—0.9米,其筑法为:紧贴生土圹(kuàng矿。墓穴)壁立原木作骨架,结扎禾草秸把,敷底泥后再抹2—3层细泥。主室西侧出土残碎泥塑女神群像,造型逼真,表明此处曾系主神、众神耸立之艺术宝库。其中一尊接近真人大小,肢体残碎,头部基本完好,头像存高22.5厘米(发顶部分缺失),脸面宽16.5厘米,通耳宽23.5厘米,塑泥为有粘性黄土质,掺草禾类,未经烧制,颜面呈鲜红色,眼眶、面颊尤显,唇部涂朱,眼珠以绿玉球镶嵌,具备蒙古利亚人种典型特征。此头像为我国文明黎明时期艺术高峰,堪与同时东方其他文明古国着名作品媲美。另出土胎厚1.3厘米彩陶大器残片、陶制豆形器盖、陶制圜底钵形器、及禽类塑像残体等。积石冢即石棺墓地,以石垒墙、筑墓、封顶,一、二号冢地上主体结构平面略似长方“同”形。冢内中心为大墓;周围有陪葬小墓,墓内或无随葬品,或仅随葬玉器,墓外排列彩陶筒形器。有些墓葬二墓相连,共用一壁。出土扁圆状深绿色玉箍形器、玉雕猪龙、玉、白色玉环、玉璧、玉棒形器等,为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三号冢总体布局平面呈圆形,冢基底面为同心圆式三圈石柱,形制似坛,带有墓祭性质,有助于推断原始墓祭出现之大体时间。女神庙南发现一灰坑,出土泥质、夹砂褐陶、黑陶及少数红陶,石尖状器,石研磨器,兽骨以骨居多,有火烧痕迹。牛河梁红山文化说明五千年前西辽河流域已产生比原始氏族公社高一级社会组织形式,从而将中华文明史从四千年前提早至五千年前,从黄河流域扩展至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研究亦跨入新阶段。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牛李党争 下一篇:牛郎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