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89页(424字)

佛教用语。“业”为梵语“羯磨”之意译,指身、口、意三方面活动,分别称作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业有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一般偏指不善之业,故又可引申为罪孽。古代文献及佛教经籍中有“业人”(可怜人、造孽人)、“业火”(罪火,恶业害身如火)、“业海”(使人沧溺的罪恶之海)等词语,其中“业”意皆准此。佛教认为,恶业能障碍修行,故名“业障”。业障说为佛教“善恶因果”说之依据。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自行消除,它必将引起善恶报应。前世所作种种恶业,必会造成现世修行之障碍,现世恶业将引起来世之报应。据此,在古代文献及佛教经籍中则有“业力”(指善恶报应之一种不可抗拒之力量),“业因”(造成善恶果报之原因),“业果”(指善业或恶业所产生之果报)“业缘”(善业生善果、恶业生恶果之因缘)等词语。佛教认为,离俗而修行之目的是为消除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上一篇:旧唐书 下一篇:归有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