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19页(612字)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前印章流行,四世纪发明拓碑法,均系印刷术之前身。据现存实物资料,唐代发明雕板印刷术,至咸通年间(860—873)已达很高水平。现存重要印书有《金刚经》,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于敦煌,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语,为世界最早有明确年月日期之雕板印刷物。长1丈6尺,高1尺。1954年又在四川成都望江楼附近唐墓出土龙池坊卞家刻印《陀罗尼宝咒》,雕印精细,刀法遒劲。宋代为雕板印刷术鼎盛时期,太祖开宝(968—976)间刻《大藏经》,1076部,5048卷,雕板13万块,历时12年。辽代以糯米胶调墨印书,印工创新。元代至元六年(1340)用朱墨二色套印《金刚经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出现五色套印,1626年“饾版”出现,1644年用“拱花”(凸印)法。木板雕印为我国古代图书印刷主要形式,然费工费时。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发明胶泥刻字活板,我国古代印刷术遂有重大突破。元代王桢改用木刻活字,明末华燧进而用铜、铅活字。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以枣木刻成253500余大小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2300余卷,为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清代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为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书。我国雕板印刷术八世纪传至日本,十二世纪左右传至埃及。木活字印刷术约十四世纪传至朝鲜、日本等国。
上一篇:用笔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