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99页(659字)

【生卒】:1130—1200

【介绍】: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延平(今属福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盐公事、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受业于程颐三传弟子李侗,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研究。哲学上,发展程颢、程颐“理气”学说,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观点,集北宋以来理学的大成,建立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世称程朱理学。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则为仁义礼智”,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即是说,“理”乃唯一最高存在。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后生是气”;而且“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理”均永恒存在。强调“明天理,去人欲”,“正气诚意”以“求仁”。朱熹理学,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朱熹则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其从事教育50余年,主张“穷理”、“读书”;而读书之法,则强调“循序而致精”、“居敬而持志”。朱熹还吸收当时科学成果,如采撷张载关于天包地外、地在天中的浑天说,提出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地质变迁说等独特见解。其博览和精密分析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影响波及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曾流行一时。朱熹着述丰饶,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集传》、《楚辞集注》、《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以及后人所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