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430页(343字)

古时上曰衣,下曰裳,二者有区别。《经》中“绿衣黄裳”、“颠倒衣裳”即是。裳即古代之裙,男女皆服。裳又作常。《说文》“常,下帬(同裙)也。”《仪礼·丧服》郑玄《注》云:“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古代布帛幅宽二尺二寸)故《释名》云:“裙,群也,联按群幅也。”《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古衣裳服色规定为上玄下黄。天在未明时为玄色,地为黄色,玄黄正应天地之色。《易·系辞下》:“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上衣下裳为我国服饰最早基本形式。后世把各种衣着都统称为衣裳。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狭义衣是上身所着衣服之通称,如衫、袄、襦等。广义衣则泛指蔽体之物,如头衣(帽)、足衣(袜)等。

上一篇:交钞 下一篇:庄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