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说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451页(401字)
“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合流。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概括,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阴阳,指贯穿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天、地,日、月,正、反,男、女,刚、柔……等)。正由于这两方面对立和消长,支配宇宙间一切事物,推动其发展变化。“五行”指宇宙间五种基本元素,即水、火、木、金、土。各具不同性质和作用,物质世界就由其所构成。对阴阳和五行两方面的观念予以综合,于是产生阴阳五行说。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学派,“深观阴阳消息(消,减少;息,增加)而作怪迂之变。”(《史记·孟荀列传》)创“五德终始”说。用阴阳五行说附会王朝兴废,宣扬唯心主义历史循环论。到汉代,阴阳五行说又与官方神学结合,成为谶(chèn趁)纬学说的组成部分。然其合理因素亦为后来唯物主义者所继承,用来总结医学、天文、化学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我国科学发展有一定作用。
上一篇:阴阳历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