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521页(443字)
中医治病法。针法、灸法合称。针法即针刺腧(shù恕)穴,灸法即艾灸腧穴。《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痛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针术器具,初为石制,后有骨针,竹针,乃至陶针,金属针。金属质料有金、银、铜、铁、钢、合金。灸术源于用火。灸治材料,初以树枝杂草,继以木炭、竹筷,乃至艾、硫黄、雄黄、灯草等,使用最多者为艾灸。《孟子·离娄》章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可见至迟在战国时已以艾治病。扁鹊、华佗均已用针灸治病。唐代出现彩色经络穴位图,《备急千金要方》:“其十二经脉,红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针灸亦成为独立专科,太医署设针博士。宋代又取得显着发展,王惟一着针灸图经同时,铸造针灸铜人两具,为医学史上创举。针灸专着有春秋、战国时《内经·灵枢(针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北宋王惟一《针灸铜人腧穴图经》、《十四经发挥》、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为我国医学独特创造,对世界医学有特殊贡献。
上一篇:牡丹亭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