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36页(641字)

西魏至唐代一种重要兵制。府兵原为对某将军府、都督府等统帅之兵通称。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大臣宇文泰扩充、整理乡兵,并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自大统八年(542)至十六年(550),逐步形成“籍民为兵”(兵属军府,另立户籍,不同于民户)之府兵制:6柱国大将军共领12大将军,下设24开府将军,统若干仪同将军;下统若干团,团有大都督;下有若干旅,旅有帅都督;下有若干队,队有都督。此时府兵已成专称,为有特别户籍、由柱国府属之兵。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府兵军士改称侍官,已不属柱国。隋代置12卫,各分左右,皆设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文帝开皇十年(590),军户始入民户。军府名称初定为骠骑府,骠骑将军为长官,车骑将军为副。或设立与骠骑府平行之车骑府。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鹰击郎将副之。唐高祖武德(618—626)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领之。太宗贞观十年(636),更军府名为折冲府,府置折冲都尉1人及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为统率,另有长史、兵曹、别将、校尉等官。兵士300人为团,团有校尉;50人为队,队有正;10人为火,火有长。民年20为兵,60而免。平日务农、农隙教练。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以远近分番,轮流宿卫京师,防守边境,出征时临时任命主将,战事毕则将归于朝,兵散于府。自高宗时起,府兵之制渐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兵士亡匿甚众。至玄宗天宝间(。742—756),府兵制仅存虚名。

上一篇: 下一篇:庚戌之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