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28页(344字)

亦曰差科或差税。历代封建王朝对平民劳役、财物的征发。科差由代役钱发展而来,唐代始有此名称,元代成为正式赋税项目。元代行于中原之科差大致有“丝科”、“包银”、“俸钞”3种,均以户为课税对象。丝科始征于太宗八年(1236),规定两户共出丝1斤交国家(归官),5户共出丝1斤交给本领(归本位)。包银是每户征银6两,亦始于太宗时代(1230—1241)。宪宗五年(1255)改征4两,其中2两征银,2两折收丝绢等物。俸钞是在包银上每4两增征1两,并折钞交纳,用由内外诸官之秩禄,开征于世祖至元四年(1267)。行于江南的科差有户钞和包银两种。户钞相当于中原之丝科,采取每户缴钱钞的办法。包银则每户征银2两。元亡后,科差诸名目废除,实质则仍然存在。

上一篇:科车 下一篇:科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