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29页(563字)
①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中空,悬挂于架上,以木槌叩击发音。商代之打击乐器称钲,是执于手中敲打者。至西周中期始有10几个相次成组的系列编钟。也有大而单一者,称为特钟。编钟能发出不同音律,其上有铭文。钟的形制其上有柄,称作甬;柄旁有挂纽,称作干;钟身的乳钉突起很长,称作枚;下部边缘成向内弯曲的弧线;挂钟架称为虡。其口缘平,乳钉扁平而有悬纽者,或另命名为镈。《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②古代酒器名。即圆形酒壶,与钫(方形酒壶)在形制上有别。颈小腹大,盛行于汉代。《说文》:“钟,酒器也。”段玉裁《注》:“古者此器盖用以宁(贮)酒,故大其下,小其颈。自钟倾之而入于尊,自尊勺之而入于鱓(zhì)。”《晋书·崔洪传》:“(汝南王亮)以琉璃钟行酒。”后俗谓酒杯、茶杯为钟,则“钟”与“盅”可通。③古代盛粮食的圆形容器。亦为量器名和容器单位名。春秋时齐国的“公量”,以4升为豆,4豆为区(瓯),4区为釜,10釜为钟。陈氏(即田氏)的“家量”以4升为豆,5豆为区,5区为釜,10釜为钟。田氏代齐后,这种“家量”即成为齐国之标准量器。战国时魏、秦等国也兼用这种量器。《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钟。”晋代杜预《注》:“(钟)六斛四斗。”《孟子·告子上》:“万钟于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