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86页(335字)

战国、汉初道家学派。《淮南子·脩务训》曰:“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此派即以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相配,同尊为道家创始人,故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始以“黄老”并称。西汉初,统治者推崇黄老“清静无为”之术,采取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史记·曹相国世家》记惠帝时,以曹参为齐相,“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黄老之术实为其时施政的指导思想。“无为而治”是其要义。在哲学上,此派提出“静作相养,德疟(虐)相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十大经·果童》)等观点,含朴素辨证法因素,在政治上和哲学上都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