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906页(278字)

俗称铜板。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4字,背面有蟠纹,每枚当制钱10文,每百枚换银元1元。除当10铜元外,还有1文、2文、5文和20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10铜元,俗称“单眼板”。其次是当20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1909—1911)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4字,内嵌1小字代表省名或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边缘中间分列“户部”2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加上“宣统年造”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