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914页(289字)

亦作柁、、柂。船尾控制航向的装置。《玉篇》舟部:“舵,正船木也。”《释名·释船》:“其尾曰柂。柂、拖也,在后见拖曳也,且言弼正船使顺流不使它戾也。”至迟在两汉之交已出现。1955年广州近郊出土的东汉陶船,船尾有舵,呈不规则四方形,面积较大,比近代舵稍长。舵杆以十字状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后方,已是轴转舵装置。使用舵为船舶技术一大进步。此后不断完善,有正舵,副舵,三舵,升降舵,宋代以后出现平衡舵,开孔舵等。舵为我国首先发明。约10世纪,阿拉伯一带方使用。欧洲直至12世纪末13世纪初始使用,而平衡舵则更到18世纪末始出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