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950页(323字)

佛教僧衣。为梵语“迦沙曳”简称,汉字取以衣为形符的“袈裟”2字兼表其义。梵语本义为“不正色”、“坏色”。因僧人所着法衣避用青、黄、赤、白、黑等正色,而用不正色(杂色)布制成,故因色名之。佛教对袈裟很敬重,称其具有五种功德:(1)佛徒若能真心敬重袈裟,即可达到三乘果位;(2)天人鬼若能敬重袈裟,可在解脱道路上不退转;(3)若众生相冲突,得袈裟神力,便可产生慈悲之心;(4)得袈裟可有充足饮食,(5)敬重袈裟常可得胜于他人。佛教根据袈裟对出家者的不同意义,又给予多种称谓,如“离染服”、“出世服”、“无垢衣”、“忍辱铠”、“莲花衣”、“去秽衣”、“解脱服”、“间色衣”、“慈悲服”、“功德衣”等。

分享到: